音乐学院成功举办黄梅戏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6-18浏览次数:197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戏剧与影视学》省级重点学科与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建设,提升我院师生黄梅戏研究的科研水平,拓展我院师生学术视野,5月14日至15日,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了一场大型黄梅戏学术研讨会。来自湖北省内外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戏曲研究学者、音乐学院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

5月14日上午,黄冈师范学院王芹副校长亲临开幕式,对杨俊女士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为杨俊女士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杨俊女士是著名黄梅戏艺术表演家。她以“我的从艺生涯”为题,深情回顾了自己在艺术道路上的沉浮与求索。杨俊女士不仅谈了她在黄梅戏方面的心得,也谈了自己对人生的种种体悟,鼓励青年学子要抓得住机遇、守得住本真。她声情并茂的演讲深深打动了现场师生。14日下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郑传寅教授为全院师生做了题为“戏曲形态的多样性”的讲座。郑传寅先生结合古今中外的戏剧种类,分析了戏剧形态的定义、戏剧形态的分类标准,从时代、地域、民族等角度,将我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在形态上划分为“古典戏曲与现代戏曲”、“南方戏曲与北方戏曲”、“汉族戏曲与少数民族戏曲”,不仅高屋建瓴地揭示了中国戏曲的总体特征与内部差异,同时也弥补了学界在戏曲形态研究上的不足。

5月15日上午,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恒夫教授为研讨会作了题为“黄梅戏的形成、发展与美学特征”的讲座。他系统梳理了黄梅戏在建国前的成长、在五十年代的大发展以及文革后的再度繁荣与渐入困境,并指出本戏是黄梅戏诞生的标志,黄梅采茶戏为黄梅戏提供了种子,安庆则为黄梅戏的成熟提供了土壤。他还在讲座中分析黄梅戏的音乐变革,尤其是王兆乾、时白林在黄梅戏音乐乃至戏曲音乐方面的巨大贡献。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李伟教授为研讨会作了题为“当代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的讲座,他阐释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概念,系统分析了十七年至新时期戏曲中女性形象的特征及其背后的性别意识,并以徐棻与罗怀臻为例,比较了女性剧作家与男性剧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上的不同。15日下午,音乐学院的七位教师对个人近期成果做了论文宣讲,郑传寅教授对每位教师的论文都作了精彩点评,既肯定了他们的进步,也指出了他们在选题、结构、论证、语言等方面的不足。

     作为实践观摩环节,14日晚,湖北省地方戏曲剧院还在学术交流中心为全校师生奉献了由王慧君、曹祝来、段秋萍主演的《天仙配》,他们精湛的表演、优美的唱腔使许多从不进剧场的大学生们深深感受到了黄梅戏经典的巨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