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友芳 | 喉头的歌唱功能与科学运用 | 论文 |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黄钟》 | 2007年 第2期 | 独立 |
段友芳 | 黄梅戏起源及湖北黄梅戏的发展研究 | 论文 | 武汉音乐学院硕士 毕业论文 | 2008.7 | 独立 |
段友芳 | 论大别山风情民歌的特点及风格 | 论文 | 理论月刊 | 2007.4 | 独立 |
段友芳 | 黄梅戏发展“三部曲”简论 | 论文 | 时代文学 | 2007.8 | 独立 |
段友芳 |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 论文 | 职业时空 | 2007.10 | 独立 |
段友芳 | 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对原生态民歌的创新与发展 | 论文 | 江汉大学学报 | 2006.6 | 独立 |
段友芳 | 从<春之祭>谈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创作 | 论文 | 艺术教育 | 2007.1 | 独立 |
段友芳 | 论歌唱的技术与艺术 | 论文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7.4 | 独立 |
段友芳 | 高师声乐辅助课程的开设和内容设置研究 | 论文 | 当代教育论坛 | 2007.9 | 独立 |
段友芳 | 黄梅戏起源综论 | 论文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08.5 | 独立 |
李玖玖 | 余笑予与形成中的湖北黄梅戏风格 | 论文 | 黄梅戏艺术 | 2004.4 | 独撰 |
李玖玖 | 抓机遇、求发展,让黄梅戏率先走进国际市场 | 论文 | 黄梅戏艺术 | 2002.6 | 独撰 |
李玖玖 | 我市成功申报黄梅戏为国家“非遗” | 论文 | 黄冈日报 | 2006.6 | 独撰 |
李玖玖 | 采茶花开三百载,黄梅飘香醉神州 | 论文 | 戏剧之家 | 2007.2 | 独撰 |
李玖玖 | 泛谈黄梅戏的丑角行当 | 论文 | 黄梅戏艺术 | 2007.3 | 独撰 |
李玖玖 | 黄梅戏王子—张辉 | 论文 | 中国戏剧 | 2009.5 | 独撰 |
李玖玖 | 引进商业理念,开拓演出市场 | 论文 | 黄梅戏艺术 | 2008.1 | 独撰 |
李玖玖 | 在磨砺中成熟的鄂东戏剧-湖北省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及黄冈市楚剧新作展演概述 | 论文 | 戏剧之家 | 2004.12 | 独撰 |
李玖玖 | 地方戏曲的现实地位与作用 | 论文 | 戏剧之家 | 2005.4 | 独撰 |
李玖玖 | 《黄梅戏打击乐在声腔中的功用》 | 论文 | 《黄梅戏艺术》 | 2002.3 | 独撰 |
李玖玖 | 抓机遇让黄梅戏率先走进国际市场 | 论文 | 《黄梅戏艺术》 | 2003.4 | 独撰 |
李玖玖 | 从特殊道路走上板腔体声腔的黄梅戏 | 论文 | 《黄梅戏艺术》 | 2005.1 | 独撰 |
桂靖雷 | 桂遇秋的黄梅戏人生 | 论文 | 湖北文史资料 | 2002.3 | 独撰 |
桂靖雷 | 黄梅戏传统剧目考略(之一) | 论文 | 黄梅戏艺术 | 1996.9 | 第二 |
桂靖雷 | 漫步梨园话老郎—黄梅戏及花鼓诸腔老郎考 | 论文 | 黄梅戏艺术 | 2000.9 | 独撰 |
桂靖雷 | 黄梅戏传统剧目考略(之二) | 论文 | 黄梅戏艺术 | 2004.3 | 第二 |
桂靖雷 | 黄梅戏传统剧目考略(之三) | 论文 | 黄梅戏艺术 | 2004.6 | 第二 |
夏泽安 | 三十余年唱黄梅,出人出戏走正路 | 论文 | 黄梅戏艺术 | 1993.4 | 独撰 |
夏泽安 | 抓住特色,发挥优势 | 论文 | 黄梅戏艺术 | 1992.7 | 独撰 |
夏泽安 | 论戏曲“主题音乐”的创作 | 论文 |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 1992.9 | 独撰 |
夏元明 | 植根传统,推陈出新 | 论文 | 黄梅戏之家 | 2004.1 | 独撰 |
夏元明 | 谈熊文祥戏曲创作 | 论文 | 戏剧之家 | 2004.1 | 独撰 |
桂也丹 | 不废江河万古流-黄梅戏发源地PK引发的思考 | 论文 | 戏剧之家 | 2009.2 | 独撰 |
桂也丹 | 清歌妙舞,源远流长-黄梅戏渊源 | 论文 | 戏剧之家 | 2009.2 | 独撰 |
桂也丹 | 黄梅戏传统剧目考略(之四) | 论文 | 黄梅戏艺术 | 2005.3 | 第二 |
桂也丹 | 黄梅戏传统剧目考略(之五) | 论文 | 黄梅戏艺术 | 2005.9 | 第二 |
李秀琴 | 声乐教学与育人 | 论文 | 艺术教育 | 2003.6 | 独撰 |
李秀琴 | 声乐教学评价初探 | 论文 | 黄钟 | 2004.7 | 独撰 |
李秀琴 | 浅论歌曲的形象感 | 论文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04.4 | 独撰 |
李秀琴 | 浅谈声乐教学中非技巧因素的训练 | 论文 | 计划与市场 | 2002.7 | 独撰 |
李秀琴 | 心理调节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 论文 | 美与时代 | 2002.12 | 独撰 |
沈嘉达 | “文革叙事”:身体镜像与语言指涉 | 论文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06.2 | 独撰 |
沈嘉达 | 新时期小说的欲望叙事 | 论文 | 文艺新观察 | 2006.1 | 独撰 |
沈嘉达 | 关于女性作家小说的“词学”研究 | 论文 | 阅读与写作 | 2006.5 | 独撰 |
夏元明 | 小说的读法 | 论文 | 文艺新观察 | 2004.3 | 独撰 |
夏元明 | 穆旦诗与中国传统文化 | 论文 | 海南师院学报 | 2004.4 | 独撰 |
夏元明 | 春晨味《春晓》 | 论文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04.6 | 独撰 |
徐玉莲 | 论体态律动在古筝演奏中的运用 | 论文 |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黄钟》) | 2006.3 | 独撰 |
徐玉莲 | 古筝演奏与体态律动 | 论文 | 乐器 | 2006.3 | 第一 |
徐玉莲 | 期望效应在高师古筝教学中的运用 | 论文 | 音乐天地 | 2006.3 | 独撰 |
周玉娟 | 朗诵中 “语气与语调”的处理技巧在歌唱中的迁移 | 论文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2007.5 | 独撰 |
周玉娟 | 古曲《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发展手法—与同名诗歌句法的比较 | 论文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06.4 | 独撰 |
周玉娟 | 朗诵中“节奏与速度”处理技巧在歌唱中的迁移 | 论文 |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 2007.4 | 独撰 |
何淑芳 | 布里顿《中国歌集》Op.58中意象主义诗歌意念之探讨 | 论文 | 期刊网优秀硕士论文 | 2006.6 | 独撰 |
何淑芳 | 浪漫主义标题音乐探实 | 论文 | 中国科技信息 | 2005.5 | 独撰 |
何淑芳 | 中国民族音乐线性形态之探讨 | 论文 | 黄冈日报科教版 | 2005.3 | 独撰 |
孟福强 | 民歌保护与保护的价值 | 论文 | 电影评介 | 2005.5 | 独撰 |
孟福强 | 花腔歌曲《牧笛》的演唱与教学研究 | 论文 | 歌海 | 2009.8 | 独撰 |
孟福强 | “青城小曲”研究 | 论文 | 时代文学 | 2009.8 | 独撰 |
金白颖 | 谈高师声乐小组课教学中教材的应用与开发 | 论文 | 美与时代 | 2006.6 | 独撰 |
金白颖 | 高师声乐小组课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改革 | 论文 | 吉首大学学报 | 2006.12 | 独撰 |
金白颖 | 浅谈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及教学探讨 | 论文 | 美与时代 | 2007.5 | 独撰 |
王海燕 | 规范与个性化的舞台台风推动新型表演形式的发展 | 论文 | 职业时空 | 2008.8 | 独撰 |
王海燕 | 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 论文 | 中国成人教育 | 2008.8 | 独撰 |
王海燕 | 舞蹈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论文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 2008.2 | 独撰 |
徐敏 | 谈舞蹈欣赏 | 论文 | 高师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集第二辑集 | 2003.7 | 独撰 |
徐敏 | 芭蕾欣赏漫谈 | 论文 | 高师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集第三集 | 2004.3 | 独撰 |
徐敏 | 浅议芭蕾的四大审美原则对运动和舞蹈领域的影》 | 论文 | 理论月刊 | 2004.6 | 独撰 |
杨国亮 | 流行音乐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有益补充 | 论文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05.6 | 独撰 |
杨国亮 | 浅谈声乐初学者遇到的两大问题 | 论文 |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 2006.6 | 独撰 |
杨国亮 | 如何克服高师学生在声乐训练中的恐惧心理 | 论文 | 电影评介 | 2007.9 | 独撰 |
鲁昆鹏 | 浅谈中西音乐的融洽与发展 | 论文 | 中华创新教育 | 2005.4 | 独撰 |
鲁昆鹏 | 浅谈高等师范声乐教学改革 | 论文 | 中华创新教育 | 2005.9 | 独撰 |
鲁昆鹏 | 浅谈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 | 论文 | 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 2008.3 | 独撰 |
丁永钢 | 乐队中的“老人”与“小丑” | 论文 | 北方音乐 | 2008.4 | 独撰 |
丁永钢 | 柴可夫斯基《少年钢琴曲集》中持续音的运用 | 论文 | 黄河之声 | 2008.7 | 独撰 |
丁永钢 | 论人文素养在学生音乐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 | 论文 | 艺术研究 | 2008.11 | 独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