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皖两地专家学者共同研讨黄梅戏《霜天红烛》
发布者: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0-12-07浏览次数:226
11月28日上午,黄冈师范学院大型原创黄梅戏音乐剧《霜天红烛》研讨会在黄州举行。来自湖北、安徽的戏曲界专家学者、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主创团队、演员出席研讨会。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王基家主持研讨会。研讨会上,大家围绕该剧的主题思想、剧情构思、演员表演、音乐创作、灯光设计、舞美设计、人物造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又从不同的专业视角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传寅:大革命或抗日战争是戏曲创作的热门题材,但描写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剧作少,《霜天红烛》因而显得新颖。剧情流畅,结构合理,校史铺排与人物塑造相得益彰。音乐悦耳动听,富有时代感,表现力强。虽然是校园戏剧,但可以与专业院团媲美。潘柠静饰演的黄师兰相当成功,她扮相好,唱功强,表演准确得体,生动传神,是一位很有潜力的黄梅戏新秀。王刚饰演的罗培刚虽然戏份不多,但相当出彩,堪称唱、做俱佳。导演把控全局的能力强,剧目前后的风格一致,整体效果好。其他角色的扮演也值得肯定,黎校长、潘道纯等人物的扮演也较为成功。稍加打磨,或有可能登上更高的平台。国家一级编剧、湖北省艺术研究所原所长胡应明:《霜天红烛》是一部非常抢眼的黄梅戏新作,惊讶于黄冈师范学院这群非黄梅戏专业演员的精彩表演,惊讶于这台黄梅戏舞台节奏很好的把控。该剧的音乐具有时代特色,百年老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行业特色,用黄梅戏演绎具有剧种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该剧的最大特点是既有红色基因,又有艺术构思,避免了简单化地处理人物。人物是成长的、性格是发展的,在人物内心的纠结处理上有待加强。国家一级演员、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杨俊:《霜天红烛》的故事选择既有历史的厚度,又有当代的温度。舞台演员非一日之功,黄冈师范学院的师生演员同台演出,感受到了大家对艺术真诚的态度。地方高校不同于专业剧团,能够创排出这台较高水平的剧目,成为黄梅戏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生实习实训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实属不易,值得敬佩和鼓励。建议把该剧定位为校园黄梅戏音乐剧。我校特聘教授、国家一级编剧、《霜天红烛》编剧侯露:黄冈师范学院百年校史,是走出帝制后的中国师范教育的缩影,是历经115年沧桑、培养出一代代乡村教师、忠于平民教育大业、托起民族希望的永不熄灭的红烛。三年前,在同黄冈师范学院老师们一起采风创作的过程中,深深地被这红烛精神感动和感染了。三年后的今天看到首演,更是被黄师人的守正创新、真情演绎而震撼。《霜天红烛》是黄梅戏史上第一个原创黄梅戏校园音乐剧,开拓了黄梅戏演出传播的新领域,也为在“文化强国”历史新进程中发挥师范学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育德优势,做了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的可喜探索。我校特聘教授、国家一级演员、《霜天红烛》导演张辉:高校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演的黄冈师范学院师生很多并非专业的黄梅戏演员,能够掌握黄梅戏的唱段、舞台调度与节奏,吃了苦、用了心。黄冈师范学院的艺术创作氛围很好,为他们的执着、认真、敬业所感动。艺术没有止境,今后要从文本、编导、音乐等方面对该剧进行深层次的打磨和提炼,并在多演中积累经验。国家一级演员、安徽省黄梅戏艺术职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潘文格:黄冈师范学院能拿出一台自主原创的黄梅戏音乐剧,师生同台演出非常了不起。《霜天红烛》编剧主题鲜明,匠心独特;导演舞台节奏和剧情张力的把控到位;音乐大气磅礴而不失黄梅戏特质;舞台设计洁简干净,质感强烈;演员人物塑造准确,表演自然,真情流露,特别是主要演员的舞台功底深厚,唱念做表俱佳,着实打动了专家和观众,令我们对师生的舞台表演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刮目相看。黄梅戏念白要继续加强。女主角的母女对唱可调整黄梅戏腔体变化,突出人物身份和年龄感。我校教师、该剧副导演、主题歌演唱者段友芳,作曲丁永钢,演员潘柠静、赵华、鲁昆鹏、王海燕、李婧娴、王昊天,音响设计王思凯等也畅谈了参演《霜天红烛》的感想和收获。王基家对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表示感谢,他表示,要认真吸纳专家们的修改意见,在今后的排演过程中不断打磨提高,使之成为更具观赏性、更具感染力、充满正能量的黄梅戏剧目,力争把这部作品推向更高的演出舞台。校党委宣传部负责人,音乐与戏剧学院、黄梅戏学院班子成员参加研讨会。11月28日上午,黄冈师范学院大型原创黄梅戏音乐剧《霜天红烛》研讨会在黄州举行。来自湖北、安徽的戏曲界专家学者、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主创团队、演员出席研讨会。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王基家主持研讨会。研讨会上,大家围绕该剧的主题思想、剧情构思、演员表演、音乐创作、灯光设计、舞美设计、人物造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又从不同的专业视角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传寅:大革命或抗日战争是戏曲创作的热门题材,但描写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剧作少,《霜天红烛》因而显得新颖。剧情流畅,结构合理,校史铺排与人物塑造相得益彰。音乐悦耳动听,富有时代感,表现力强。虽然是校园戏剧,但可以与专业院团媲美。潘柠静饰演的黄师兰相当成功,她扮相好,唱功强,表演准确得体,生动传神,是一位很有潜力的黄梅戏新秀。王刚饰演的罗培刚虽然戏份不多,但相当出彩,堪称唱、做俱佳。导演把控全局的能力强,剧目前后的风格一致,整体效果好。其他角色的扮演也值得肯定,黎校长、潘道纯等人物的扮演也较为成功。稍加打磨,或有可能登上更高的平台。国家一级编剧、湖北省艺术研究所原所长胡应明:《霜天红烛》是一部非常抢眼的黄梅戏新作,惊讶于黄冈师范学院这群非黄梅戏专业演员的精彩表演,惊讶于这台黄梅戏舞台节奏很好的把控。该剧的音乐具有时代特色,百年老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行业特色,用黄梅戏演绎具有剧种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该剧的最大特点是既有红色基因,又有艺术构思,避免了简单化地处理人物。人物是成长的、性格是发展的,在人物内心的纠结处理上有待加强。国家一级演员、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杨俊:《霜天红烛》的故事选择既有历史的厚度,又有当代的温度。舞台演员非一日之功,黄冈师范学院的师生演员同台演出,感受到了大家对艺术真诚的态度。地方高校不同于专业剧团,能够创排出这台较高水平的剧目,成为黄梅戏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生实习实训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实属不易,值得敬佩和鼓励。建议把该剧定位为校园黄梅戏音乐剧。我校特聘教授、国家一级编剧、《霜天红烛》编剧侯露:黄冈师范学院百年校史,是走出帝制后的中国师范教育的缩影,是历经115年沧桑、培养出一代代乡村教师、忠于平民教育大业、托起民族希望的永不熄灭的红烛。三年前,在同黄冈师范学院老师们一起采风创作的过程中,深深地被这红烛精神感动和感染了。三年后的今天看到首演,更是被黄师人的守正创新、真情演绎而震撼。《霜天红烛》是黄梅戏史上第一个原创黄梅戏校园音乐剧,开拓了黄梅戏演出传播的新领域,也为在“文化强国”历史新进程中发挥师范学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育德优势,做了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的可喜探索。我校特聘教授、国家一级演员、《霜天红烛》导演张辉:高校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演的黄冈师范学院师生很多并非专业的黄梅戏演员,能够掌握黄梅戏的唱段、舞台调度与节奏,吃了苦、用了心。黄冈师范学院的艺术创作氛围很好,为他们的执着、认真、敬业所感动。艺术没有止境,今后要从文本、编导、音乐等方面对该剧进行深层次的打磨和提炼,并在多演中积累经验。国家一级演员、安徽省黄梅戏艺术职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潘文格:黄冈师范学院能拿出一台自主原创的黄梅戏音乐剧,师生同台演出非常了不起。《霜天红烛》编剧主题鲜明,匠心独特;导演舞台节奏和剧情张力的把控到位;音乐大气磅礴而不失黄梅戏特质;舞台设计洁简干净,质感强烈;演员人物塑造准确,表演自然,真情流露,特别是主要演员的舞台功底深厚,唱念做表俱佳,着实打动了专家和观众,令我们对师生的舞台表演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刮目相看。黄梅戏念白要继续加强。女主角的母女对唱可调整黄梅戏腔体变化,突出人物身份和年龄感。我校教师、该剧副导演、主题歌演唱者段友芳,作曲丁永钢,演员潘柠静、赵华、鲁昆鹏、王海燕、李婧娴、王昊天,音响设计王思凯等也畅谈了参演《霜天红烛》的感想和收获。王基家对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表示感谢,他表示,要认真吸纳专家们的修改意见,在今后的排演过程中不断打磨提高,使之成为更具观赏性、更具感染力、充满正能量的黄梅戏剧目,力争把这部作品推向更高的演出舞台。校党委宣传部负责人,音乐与戏剧学院、黄梅戏学院班子成员参加研讨会。